中国甘肃网6月5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何星丑)走进加拉尕玛村,传统民宿错落有致,小庭山水间,硬化道路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村庄正以崭新的面貌,向来访的游客讲述者这里的故事。6月5日下午,“六·五”环境日·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采访团一行来到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
“过去,加拉尕玛村脏乱,路上尘土飞扬。村民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倒进河里,对河流造成了不小的污染。”当地一村民说。
加拉尕玛村距市区只有2公里,是典型的城郊村。年至年,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一批生态文明小康村在甘南建设起来。借此机会,加拉尕玛村重点实施了村主干道硬化、住房风貌改造、排洪水渠修建、公共绿地硬化、天然气入户等项目建设。
加拉尕玛村成为了全州首个天然气入户的村庄。累计投资万元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旅游专业村、标杆村等项目,其中整合天津援建资金万元,用于新建帐篷营地、木栈道、停车场、巷道硬化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了村落景观效果,壮大了村集体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有效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年,在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村里13户群众、2户建档立卡户白愿入股、自筹万元开工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的生态园,目前,生态园主体建设、内部装修和庭院景观建设己完成,为村内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州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脱贫攻坚拔穷根,乡村振兴展新貌。如今的加拉尕玛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安全住房达标率、村内道路硬化率、白来水入户率、清洁能源入户率互联网入户率均达到%,让昔日“脏乱差”的村庄旧貌换新颜,初步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美丽蝶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水清了,村子美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近年来,甘南州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想生态事、做生态人,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环境革命”到“五无甘南”,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到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甘南不仅创造性地打造了全国第一家“全域无垃圾”示范州,而且实现了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以合作市城区面山区域为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补贴、森林抚育、国土绿化等重点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累计总投资2.43亿元,完成绿化基地8处、绿化面积达4.57万亩,栽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沙棘、金叶榆、黄刺政、暴马丁香等各类苗木.57万余株,建设绿色生态长廊56.6公里,有效管护天然林31.7万亩,尤其是近两年通过引进种植了一批适应高寒气候的乔木及花灌木,使我市在造林树种的多样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城区绿化率由原有的23.1%提高至现有的38.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2%,森林蓄积量达28.7立方米,城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一大批生态工程的相继实施,有效提高了全市水源酒养补给能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城区周边区域小气候,合作市从原有的黄沙漫天、生土飞扬变成现在的天蓝水清、空气宜人的生态城市,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近年来,甘南州人工造林绿化面积达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近年来,甘南在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的同时,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实施黄河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造就了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甘南,倾情谱写了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甘南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