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这首五绝比喻巧妙,最

送别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几乎每位诗人都写过。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题材,就要看谁的构思更加精巧。李白当仁不让,“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杜甫也不谦逊,“*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李商隐后起之秀,也忘记烦忧,毫不矜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杜牧停下酒杯,略加思索,“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王勃姗姗来迟,看见这里正在诗词接龙,也附和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时一位神童诗人也坐不住了,下面介绍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这首五绝比喻巧妙,最后5字出神入化。

夜送赵纵

唐代: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字令明,陕西华阴人,唐朝大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杨炯从小就聪明博学,文采出众。他9岁时应弟子举,进士及弟,被举神童,授弘文馆待制。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

一天夜晚,诗人送自己的朋友赵纵远行,有感而发,于是写了这首送别诗。诗人先引用了一个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战国时的赵惠文王得了一块璧(环形的美玉),秦昭王知道了,说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所以诗里把这块璧称为“连城璧”。

“赵氏”,指赵惠文王,他派蔺相如带着这块璧到秦国去,与秦王交换城池。蘭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是天下人都知的宝物。诗的第二句“由来天下传”,就是把蔺相如赞美这块璧的话,诗人只是稍加改动。蔺相如发现秦王说“以城换璧”的话是为了骗人,其实他是想白得这块宝贝,后来就有了完璧归赵的成语。

诗人杨炯送他的朋友,为何要在诗里提到这个历史故事?原来诗人是用比喻的手法,用“赵氏连城璧”来比喻赵纵。这个比喻用得十分巧妙,诗人的朋友也姓赵,而且是赵国旧地之人,赵纵的故乡是山西,正是以前赵国的国土,也是“连城璧”的故乡。

恰好赵纵这次又是回故乡,杨炯送他,就像当年藺相如把璧送回赵国。一个“君”字,一语双关,既是指璧,又是指赵纵;“旧府”,指赵国的国土,也就是赵纵的故乡。诗人不仅用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来比喻赵纵,还说明杨炯十分敬重朋友,以此高度赞美了赵纵的人品和才华。

诗人对朋友充满感情,告别时难分难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夜下,他们走到了一条大河旁,明亮的月光铺满了河水,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就像那月下的河水,永无止境地奔流。“明月满前川”,描绘了美丽的夜色。一个“满”字,包含着无限的深情;明月,则点出了题目中的“夜送”。

读完这首诗,人们仿佛真切地感受到杨炯与朋友的真挚情感,虽然诗人没有一句叮嘱朋友的话语,也不提一字祝福,但最后5个字,景语就是情语,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丝毫不逊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xg/12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