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殊兰,植物内在文化

和之前见过的文殊兰很像,不过颜色不太一样。问了问,得到一个答案是红花文殊兰。但是去植物志查了查,发现上面只有两个。也许是文殊兰的红花变种,但也有可能是西南文殊兰。

我觉得西南文殊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他的位置,西双版纳。又因为检索表上面的一些描述,都挺符合的。而且感觉花冠也挺宽的,哦,不对,我是和水*蕉比的了。文殊兰还是 次见,如有错误,还请多多指教。

附上检索表,上面的描述,其实我还不是很会用呢。还在不断的学习中。

花被裂片线形,宽一般不及1厘米,顶端渐狭;花被管伸直------文殊兰

花被裂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宽1厘米以上,顶端常骤然收狭成短渐尖;花被管常稍弯曲------西南文殊兰

文殊兰来自于石蒜科,我们从科开始了解,本科许多种类富有经济价值。观赏植物有水仙、君子兰、葱莲、文殊兰、朱顶红、晚香玉、水*蕉、网球花等。

药用植物有石蒜属,其鳞茎均含有石蒜碱,可作吐根代用品;某些种类还含有加兰他敏、力可拉敏,临床上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要药。

水仙除栽培供观赏外,鳞茎也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可供药用。龙舌兰属植物含有甾体皂苷元,是生产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

仙茅的根状茎药用有补肾壮阳、散寒除痹之效。龙舌兰属植物的纤维通称龙舌兰麻类,其纤维硬长,质地优良,是国防工业、民用工业的重要原料。

然后就是今天的西南文殊兰,叶与鳞茎药用,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治跌打损伤、风热头痛、热*疮肿等症。

这样的描述可以再深入一些呢,总觉得好多植物都这样描述,就应该再去研究一下,证实其真实性。说不定可以发现新用途。

文殊兰总有些佛教的感觉,查关于文殊兰的文献的时候,找到一篇关于佛教植物的研究。可能里面内容太多,没能找到里面关于文殊兰的描述呢。

那就看关于别的植物的吧,会启发一些思路。从植物悟人生,发掘植物的深一层的价值,精神价值。

佛陀的出身、顿悟和涅槃等重要时刻皆与植物有关。佛寺珈蓝的滥觞为“竹林精舍”,佛教众神皆有自身的法器与架座,莲花座便是最常见的须弥座之一。

佛教有“以花供佛”的习俗,由此种种皆可看出植物在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自佛教入我国,寺庙园林的营建亦离不开与佛教理念与审美情趣相契的植物景观。

研究佛教植物文化,对佛教的发展与在汉地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佛教植物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植物文化的一部分。一方面充实了我国植物文化体系;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和世界上许多学说一样,佛教喜欢用植物为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被称为“格义比附”。

如以菩提树喻“智慧”、以莲花喻“常、乐、我、净”四德等,佛教的“格义比附”与我国先秦时期的植物“比德”传统相似,较快为国人所接收。

同时佛教宣扬“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思想,植物审美轻外形而重文化内涵,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的挖掘。

佛教植物文化主要受宗教意识与我国本土植物文化的双重影响,在佛教理念的影响下,常用于寺庙园林的汉化佛教植物被赋予了多重的文化内涵。

如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6千年前的半城文化进址重便保存有竹子的痕迹。

竹以其挺拔秀丽的秆、坚劲硬朗的节,四节常青的叶和中空虚心的腔等生物特征为人们所称道,被赋予了虚心谦和、高风亮节的品质。

佛教有“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花,无非般若”的说法,“竹林精舍”亦为佛教史上首供椰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寺庙园林便常有“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的景象。

可见寺庙园林中的竹兼收了两者的影响,象征高洁品质的同时,富含无穷禅味,意境深远。

再者如菩提树,六祖慧能大师的名谒“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使菩提树不在局限与一种树种,我国寺庙中的“菩提树”包括椴树、暴马丁香、银杏。

受自然因素影响无法露天种植植菩提榕的地区,便或取形似或意似的树种做“菩提树”,将菩提树象征智慧、福运的内涵扩大了。

文化是民族的灵*,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植物文化亦如此,是植物景观的灵*,是一座寺、一座园教以长存的血液。

文殊兰就到这里啦,以后会注意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呢。

参考文献:

佛教植物文化研究浙江农林大学袁洁

樊蓉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偏方治白癜风
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xg/1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