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很多年以前就听过百望山的名字,据说是一处欣赏红叶的佳处,但因为种种原因,自己却从未能前去观赏。等到后来某一天,单位迁址到了百望山之东千米以内,我才 次见到她的真容。从院中远眺,可见百望山山势不险、山形不奇、山高不足二百米,只有满山覆盖的绿色稍安人心。
同事们开始在午休时间入山游览,其间也有不少好友约我前往,我却屡屡拒绝,原因之一是当时我正在利用空隙写作,原因之二就是我先入为主地认为百望山实在太过平平。直到我的写作告一段落,我才 次踏入百望山,那已经是在一年多之后了,自此却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东门入山,正对主席碑亭,碑亭后横向展开三处碑林,碑亭前路分左右,左往登山大路,右去健康步道兼登山小路,此小路先后经教子台、四方亭、老龙头, 与登山大路汇合于望儿台;而健康步道则沿山脚下绕山半周终于北门内登山路。主席碑亭右侧碑林后有小湖,中有芙蕖游鱼,上跨小桥,沿小路拾阶而上另有碑林小湖,而后穿紫藤花下木楼梯道,汇交大路于“太行前哨“石碑。
登山大路是水泥路,虽无野味但路平易走,过太行前哨石碑不久又见碑林,碑林后隐藏有登山旧道,台阶与土路交错,蛇形于半山腰间,先至隐约可见的“奋进“石刻,再至望绿亭及其后碑林,后段平行于大路之下,终汇合于养鸽处。
继续沿登山大路而上,路先向左远离主峰,而后到半山间红叶观赏区,欣赏秋叶 之处便在于此:向左山上为枫林,正面是*栌林。此处路线交错各有所往,若此时调头急转右上,路边高处*栌簇拥之中,隐约可见另一处碑林。数步之后,便来到了友谊亭。继续直行,终至养鸽处,百望山主峰随即在望。因路路相通,可先右行过望儿台登顶,也可从先左侧小门入,赏“百望山”石碑及碑林。山顶有佘太君庙、揽枫亭、玻璃观景台。立于顶上,可东瞰京城,北望远山,南眺颐和山水,西观百望层峦。
若说远眺颐和, 处应自红叶观赏区左转而上山,此山名为黑山头,为百望山公园里三座主峰之一。黑山头上设有观景台,也可以在观景台处继续前行,在路尽头大石处穿过十几米密林小路后,藏有小亭名“溢水亭”,不在百望山地图之上。在此亭中视线毫无阻挡,昆明湖、万泉山历历在目,一时湖光山色,四季各有不同。
至于百望层峦,主峰西侧有一座无名小峰,在主峰于小峰之间的谷地,是天澄湖,从北门入上坡过桥即是此处。湖畔有木栈道深入腹地,直至革命烈士纪念园。小峰西侧即是另一座主峰韩家山,在黑山头与韩家山之间相连的山麓上有法国教堂遗迹和望乡亭,更有一条水泥路称为西环,将整个公园的外围圈了起来。在韩家山顶,可俯瞰韩家川,皆是一色平房,更可远眺西山。
百望山的景点大抵如此,这二百多公顷的地方,浅尝半日足矣,细访一日亦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我却已经品味了不下半千之数。虽然受限于时间,基本都是午间前往,但因四季交替、天气变幻、或跑或走、或攀或转,每次各有不同,因而历久弥新,去之愈多,感之愈深。
春日里登山,山花绽放,沿路有迎春、连翘先开,继之以山桃、山杏,而后玉兰、碧桃呼应。若低下头去,各种野花如地丁、紫堇、蒲公英、二月兰等也不甘寂寞。在山中行走,如置百里花乡,一路芬芳不断,颜色争相入眼,静可看蜂蝶采蜜,动可与落英共舞。观各处碑林,山花与碑刻呼应,生机与古朴并存,虽无墨香,但花香胜似墨香。于黑山头南眺,只见远山一片白色,那是杏花满坡,似春日之雪,却又隐含淡淡粉晕。此时山中,游人如织,欢歌笑语此起彼落,因此适合循小路上山,花影斑驳之处可窥远景,观花之时亦可避人。
春去夏来,各种春花已花去果生,棣棠接过了迎春和连翘的接力棒,绽放在各条路旁。公园里种了数以千计的槐树,此时次第开放,游历山中,到处弥漫的是槐花的清香。若深入山野,又会发现处处开遍了锦鸡儿和大花溲疏。天气越来越热,各种山花开尽,当你以为整个山里将有叶无花之时,如果你登高俯望,就会发现一片片白花如云朵一般,簇拥在了层层的高树之上,那是暴马丁香,她的绽放,一如其名般的霸气。她是夏日里百望山的花之女王。此时缓行于山中,漫步在绿荫之下,游人甚少,虽天气燥热却时有山风,心中自凉。也只有在此时,方能体会古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心境。
漫漫长夏,而后秋至,山中绿色渐渐褪去,代之以橙红和金*。百望山遍植五角枫和*栌,再加之间种的银杏,处处皆有秋色。从东门右转走健康步道,两侧全是五角枫,小路完全隐没在树林之下,阳光透过层层枫叶洒落在地上,不忘给叶子镶上一层金边。或大路直去红叶观赏区,是大片的*栌,深入林内如同置身于红海之中。或左上登黑山头,山坡上又是大片的枫林,秋风吹过,可于飒飒声中与落枫同醉。如不愿近观,也可远足到望乡亭,回首东望,黑山头枫林和红叶观赏区的*栌两大片秋色尽收眼底,红*交映,视线略略回收,法国教堂亦隐约在彩叶之间。每至此节,百望山再度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真爱百望者可不必去各景点与人相争,不如寻僻静处一顽石,盘足而坐,于呼吸间细品山色。
秋天转瞬即逝,冬天很快来临,树叶渐渐凋零,松柏也成一片墨色,整个山林失去了颜色。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各处的灌木和低矮的乔木上,仍点缀着密密麻麻的红色,那是已干涸却未掉落的果实。冬日里的山虽然欠缺变化,但如果此时登顶,却最能看到百望山的真容,人径兽踪纤毫毕现。随着气温的下降,天澄湖中的水结成了厚冰,但实际上,山中却不会太冷。冬日午时,在煦暖的阳光下坐在山之阳随便一处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上会十分的惬意,由于山的阻挡,在那里感觉不到一丝的寒风。因此,百望山冬日的游客,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另一部分主力则是一些爱健身的人群。此时适合在山中慢跑,感受冰与火的激荡。
百望山的四时变化不外如是,然而每年同季、同季每天也有阴晴风雨不同,品味起来自然各有分别。
晴日里入山,碧空如洗,或有云或无云。山虽矮,给人的感觉却总是挺拔向上。因此春日里觉明媚,夏日里觉热情,秋日里觉高雅,冬日里觉冷峻。四时虽然颜色不同,整体却是一样明快。阴天时入山,恰因为山矮而不感压抑,没有了喧宾夺主的蓝天,更能让人专注在山本体之上,没了刺眼的阳光,山的颜色也更加细腻油润。
或有微雨飘飘,此时入山无需带伞,任雨丝落在身上而不湿。低下身去,看小草上翠色青青,方知细雨润物无声,虽无声却胜有声。沿石阶登山,呼吸间皆是水汽,酣畅淋漓,若能恰逢大雾,至山顶则隐没云中,如临仙境。或有大雨滂沱,携雨伞进山亦未能免,缓行于木栈道上,听雨滴敲打树叶如万蚕食桑,而前后无人,心静至极,虽有声却似无声。若连续大雨,则谷中自然成溪,终注入天澄湖中,湖水升高可达十数米。
百望山难得有雪,有雪则耳目一新。东门处白雪红墙,碑林处竹雪辉映,远望群山莽莽,近看亭阁分外妖娆。如果有幸冬雪早至且红叶未落,则雪压红叶,后衬以碑林,煞是好看。也只有下雪之日,我才会请假在上午进山,因山中行人甚少,可于林中听雪落,亦可踏雪听步声。
风云变化莫测,滋味各有千秋,只能自行体会。每次进山,常常有不同目的,目的不同,感觉也自然不同。
当在山中跑步时,呼吸的是山风,感受到的是山的生机。每一步踏在地上,有时是碎木屑,有时是石板路,有时是木栈道,有时是水泥地,但不管怎样,都能感到自己仿佛已经与山融为了一体。鸟鸣、水流、叶落、蜂舞,都是那么的真实。当进山采风时,于不断地左顾右盼中寻找每一个角度,努力想将一朵花、一簇叶、一棵树、一块石都看透,尽一切可能去寻找他们的美,自然也会在这过程中,爱上了那一朵朵花、一簇簇叶、一棵棵树、一块块石。这样有收获时必定欢欣雀跃,无收获时不免暗下决心继续努力。
有时进山是为了登顶,那时天气一般晴好,此时登顶远眺,自然心旷神怡,如果本来心情不好,也会为之豁然开朗。有时进山是为了转山,进山后必以最快的速度急行,穿梭于山林之间,视身体状况可走可跑,于行走中放飞心绪。百望山中岔路甚多,每次进山不必走相同的道路,可每次在不同的岔路点选择不同的走向,选择不同山势景物必然不同,山势景物不同感受自会因之变化。
此间种种,无法一一备述。初见不识百望山,百望方始进山观,这可以说是我与百望山的初遇。我已经忘了后来是如何开始频繁进山的了,但不管怎样,现在进山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曾经每日午间寻访不同的路径,因此绘制了一张最详细的百望山地图;也曾经每日午间扛着相机和三脚架,拍下了百望山中的八百四十一块碑刻;更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拍下了百望山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缘已起,尚不知终于何时,但不管怎样,百望山已是我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座山,在这山中,我看到了世界,在这山外世界,我每每能看到百望山。区区文字,不足述百望之美,聊聊数语,不足达百望之情,勉为记之,权以为藉。
撰稿:开发七部
编辑: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