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掌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

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七绝,平仄严合,格律规整。

标题《代赠二首》,很是奇特。为谁代赠?代赠与谁?一概不知,正是朦胧晦涩李商隐的特色。因此自古以来,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李义山自己情感的映射,标上《代赠》,不过是故意混淆视听,不让自身情感暴露得过于直接。

一般来讲,都认为这首作品是写一个闺阁女子思念情人,却不得相会的愁思。

首句“楼上黄昏欲望休”写女子在黄昏时的高楼上,原本想看看情人来了没有,忽然却放弃了。为什么呢?第二句“玉梯横绝月中钩”一半解释行为,一半写景抒情。因为上楼的梯子断绝了啊,其实就是比喻因为某些事情阻碍了,无法相见。“月中钩”,又作“月如钩”,不但写景,还蕴含了情人无法相见,不圆满的意思在里面,所谓“残月如钩”。

第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则转换角度,从远眺、望月收回目光,看到楼下院中景致。但是因了这份无法与爱人见面的愁思,目之所及,都沾上了主人公的心绪。

芭蕉不展,丁香尚结。愁绪无法排遣。

“同向春风各自愁”,我和我的情人啊,就像这无法舒展的芭蕉,不能盛开的丁香,虽然两情相悦,却只能各自相思,如何不忧愁?

“丁香结”,就是未盛开的丁香花蕾,也因此成为爱情愁思的固定意象,丁香美好而淡然,丁香结郁结而迷茫。

首句写女子动态,惟妙惟肖,第二句写事情起因,景色渲染气氛,三四句总结抒情,用芭蕉和丁香暗喻双方,将两人异地同心的相思愁绪表达得含蓄而隽永。

芭蕉、丁香本身并无情绪,是主人公的情感,产生了意象映射,让他们附带了忧愁情感,然后又借助这两样物事在春风中的摇摆动态,暗喻情人心态。写景为“兴”,写情为“比”,写事为“赋”,短短四句,将古诗之文法一网打尽。“芭蕉不展”、“丁香结”如此精妙暗喻,何其难得,然而这两样物事又是目之所见,既不生造,却又恰如其分,李义山写景即情,信手拈来,皆因心中多愁绪,胸中有丘壑,笔下便生出神来。

《代赠二首》的其一,因为“丁香结”之句,名传千年,其实于李商隐来说,只不过是随手为之罢了。我们看他的其二,就知道他的作品,其实写作方法类似的,只不过后人理解和喜爱各不相同,在句子中做出了流行的取舍罢了。

其二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同样押“十一尤”部的七绝,第三句使用了“锦鲤翻波”,其他地方平仄严合,格律规整。

依旧是写高楼,但这就是写白天。这首作品单独理解是没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和《其一》对照着看,李商隐朦胧诗作的密匙就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首句和其一稍有不同,没有像“欲望休”一样写出女子动态,“东南日出照高楼”,老老实实交代背景、环境。第二句“楼上离人唱石州”进行情感深化描写。《石州》是乐府商调曲名,楼上怀着离愁的人啊,唱着《石州》。这两句都是情境描写,但是第二句的“离人”自然就埋下了情感的暗线。同时一二句在情境上出现了差异,“日出照高楼”,给人的心境是明朗的,能够扫除阴霾的,但是“离人唱石州”,却是大气氛下的不和谐音调,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离人,承受不了这许多愁啊。三四句“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做出反问,实际上是加强确认,即使离人将眉黛画得如春山艳丽明朗,却总是无法纾解与爱人离别的愁绪啊。

天气好有什么用呢?春天有什么用呢?江山如画又如何?抵挡不住对爱人的思念和悲伤离愁。

其二的写作脉络和其一是相反的。其一先写女子动态,再转入近景,用景致来暗喻相思之苦。其二则先写景色,再插入离人动态,三四句则写女子动态,加强情感输出。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李商隐写诗,是注重塑造一种情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yx/13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