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笔

01

一、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历程。寻求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关联,将单元内学习材料进行统整,打通联系、相互借力。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创设学习任务情境,以学习活动推进学习进程,促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我爱阅读”中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语文要素,课文的课后习题大多有所体现。借这单元的课文,教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其一,学文的过程中,读句子,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另外,带着想象画面以及想象中产生的体会读好句子,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对于朗读、想象画面有不同的要求和提示。“语文园地二”安排了把想象到的景物写下来这一综合性练习。遵循着从感受、体会到应用的逐渐提升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头脑中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产生关爱别人的情感。

“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材中首次提出,这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注意读好重音”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在“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进行试着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进行学习内容的取舍,运用关联的思想找到单元内学习材料之间的联系,并加以统整形成整体:其一,把“语文园地二”的一些题目前置,与课文阅读、课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进行关联、整合、融合。其二,把课后习题与课文阅读进行关联、融合。其三,单元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中的位置、地位、作用,理清它们的相关性,进行统整。并以学习活动的方式推进学习进程。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感受到“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以及师生互相关爱的情谊”,从而使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得以落实。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1、在阅读中,读句子,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画面。

2、懂得关爱他人。带着想象体会读好句子,试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常规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锋、昨”等27个生字,“也许、桌子”等词语。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经验和体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千人糕》,试着有感情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3.读句子,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画面内容。在朗读、想象中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4.能仿照例子,展开想象,写自己喜欢的景物。能根据提示写自己的好朋友。

5.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意思,说出了解词语的方法。用选择的词语说句子。拓展积累词语、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设计

02

模块一阅读欣赏(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激发大家阅读的热情,学校要开展“寻找最美朗读者”的活动啦。现在是热身赛环节,在二年级的站点中小选手遇到了考验:序号和要读的材料被评委打乱了,只给选手们提供了一些信息。他们该读哪篇文章呢?快来帮帮他们吧。

1.自读学习单1,明确任务,产生探究兴趣。

2.通读本单元的3篇课文和《一株丁香花》,多遍朗读。

3.练读中熟悉内容,检查生字词认读。

4.对号入座。根据信息判断,连一连。

模块二梳理探究(4课时)

学习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读句子、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关爱之情。

2.识记生字字形,在迁移运用中了解字义、词义,积累词语。

3.能交流书写经验和体会,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匹”字。

学习过程:

活动一:完善“线索图”,读懂课文

活动情境:感谢大家帮助小选手解决了困难。他们不仅理清了参赛材料,还能读熟、读正确了。可这些还不够,把课文读明白参赛才有底气。小选手们又遇到了考验:完成这四幅线索图(学习单2),他们急需你的帮忙。请你认真默读课文、好好思考,连一连,填一填。

一、自主读文,独立尝试,完成学习单2。

二、全班反馈交流。

重点交流“为什么这样连”“为什么这样填”,对接课文相关部分,读懂相关内容。在生生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适时、及时嵌入“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

▲反馈图1连路线(第5课)

1.寻路线,说依据。

过程中教师引导:“雷锋叔叔是谁?”“雷锋叔叔都去了哪里?”“请你看着路线图,说一说”……

2.师生分读,发现问答的特点。

3.对读中,抓重点词句想象画面,读出问答的语气。

(1)出示句子(课后题第3题的句子)想画面。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说画面的过程中,猜想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3)

(2)拓展阅读,继续想象,感受关爱

想一想“还会在什么地方遇到雷锋?他在帮助谁?”可以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与雷锋有关的事迹文章)

结合泡泡图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反馈图2为图排序(第6课)

1.图文结合、想象补白

“你读了文章的哪一部分就知道这么排了?”“你读了这个几句话想到了哪幅图?”“请你看着这幅图,读出(说说)当时的情景”……

(1)抓省略号想象: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米糕的来源背后还需要哪些劳动?

(2)抓“就算……还得……又”有序表达,体会米糕做好后还得需要许多劳动。

2.借助图示,说说米糕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做成的。(完成课后习题1)

▲反馈图3补图话图(第7课)

1.引发学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yx/14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