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外翻(ectropionofeyelid)是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反常状态。轻者仅睑缘离开眼球,但因破坏了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毛细管作用而导致溢泪。重者则睑缘外翻,使部分或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
根据不同发病原因,睑外翻可分以下几种:瘢痕性睑外翻(cicatricialectropion)、老年性睑外翻(senileectropion)、麻痹性睑外翻(paralyticectropion)、痉挛性睑外翻(spasticectropion)、先天性睑外翻(congenitalectropion)等。
症状:
尽管病因多种多样,但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即睑缘向眼球外侧翻转。下睑外翻使泪小点离开泪湖,出现不同程度的溢泪症状,同时因向下揩拭的习惯性动作,使外翻加重。暴露的结膜由于失去泪液的湿润,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变为干燥粗糙,高度肥厚,呈现角化现象。严重睑外翻常引起睑裂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护,角膜上皮干燥脱落,造成暴露性角膜炎及溃疡。
瘢痕性睑外翻临床上最常见,发生在睑皮肤瘢痕性收缩的基础上。睑皮肤瘢痕可由创伤、烧伤、化学伤、眼睑溃疡(狼疮)、眶缘骨膜炎、睑部手术引起。其中以面部大面积烧伤造成的睑外翻给眼球带来的危害性最为严重,且治疗困难。
老年性睑外翻仅限于下睑部,由于老年人的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也松弛,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并因下睑本身的重量使之下坠而引起下睑外翻。如同时有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或泪道阻塞,则造成的流泪现象的加剧和继发的皮肤湿疹以及不断向下揩拭眼泪的动作可使外翻加重。
麻痹性睑外翻与老年性睑外翻一样,仅限于下睑。因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由于下睑本身的重量而发生下垂,造成睑外翻。
痉挛性睑外翻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旦发生眼轮匝肌痉挛时,角膜、结膜的病变可由于睑板上缘或下缘受到压力而引起外翻。高度眼球突出、结膜水肿或肥厚变性亦可诱发睑外翻。
先天性睑外翻极为少见,可见于新生儿,常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一般多见于单侧下睑,也可为双侧。往往伴有结膜水肿,甚至可脱垂于睑裂外。
治疗:
先天性睑外翻患儿有少数病例于生后3~4周内自行消失。痉挛性睑外翻应强调积极治疗原发病。麻痹性睑外翻应积极治疗面瘫,面瘫治愈后外翻立即好转。老年性睑外翻可以作Z形皮瓣或用VY改形术矫正。瘢痕性睑外翻手术的原则为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消除睑缘垂直向的牵引力量。仅限于眼睑的瘢痕可将其完全切除后,用耳后全厚皮片;若瘢痕累及面部需做大面积断层游离皮片移植。
一般在进行眼部矫正手术预防,首先加强眶隔膜,提紧眼轮匝肌, 去除多余的皮肤。然而,有部分医生错误地认为是眼袋矫正,只顾皮肤提紧忽视了眶隔膜及眼轮匝肌的缩紧,如皮肤去除量合适,而未处理眶隔膜及眼轮匝肌,眼袋将很快复发,如果皮肤去除过多,就会造成下睑外翻。近几年,许多医生一致认为,眼袋的矫正手术效果,眶隔的加强,眼轮匝肌的提紧比皮肤去除,显得更为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