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4793210.html
《花间词外》。这个书名是2+2的结构,而不是3+1的结构。不是花间词之外的故事,而是弥漫在“花间”和“词外”的故事。
整本书像是一本花谱,作者虽然没有刻意的一个月对应一种花,但是从幽谷之兰到寒冬的水仙,基本上还算是有一个花序的。我平常也非常喜欢花,作者所写的12种花,我全部都见过、拍过,所以单单看12篇的题目,就有一种身在花间的感觉。中国人历来都有花与文化融合的传统,刘琼老师的这本书,以12种花作为传主,以每一种花最为著名的一句诗词引入,然后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明快,除了荟萃跟这种花有关的知识之外,作者还以这种花为引子,结合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展开议论,横观成岭侧看成峰,洋洋洒洒,气势盛大。可谓功夫就在词外。
花间+词外。
作者选择了兰草(不是兰花,作者特别强调是草)、梅花、荠菜花、海棠、樱桃花、石榴花、芙蓉花、槐花、桂花、菊花、丁香花、水仙花十二种花草,这些花草都是诗词中经常会提到的常客,作者是怎样在这常见的花草中翻出新意的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作者挖掘出了这些花草的现实意义,让这些花草走出了诗词,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刘琼老师的思路非常的开阔,对散文的特点掌握的很到位,每一篇文章都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看她的文章,犹如看王羲之的草书,笔走龙蛇,不仅线路别出心裁,还尽得妙处。
下面我就以其中的一篇为例,梳理一下脉络,让大家感受一下刘琼老师的脑路九曲十八弯。呵呵。
我选择的是《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篇文章先从北京的秋雨开始写起,对应题目中的“雨”,然后非常自然地以“雨”带入那著名的《雨巷》:“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紧接着作者就用大量的文献,证明这古人为什么会把愁怨和丁香结和在一起,让这秀美的花朵儿成为了柔弱的代名词。再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就从柔弱入手,开谈中国的“柔弱文化”:我见犹怜。线条继续外延,从写丁香非常好的词人,谈到了李璟李煜父子,谈到了李煜柔弱如丁香般的一生,从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谈到了同名的电影,谈到了大众的传播,谈到了花卉们的大众身份,谈到了读者们对于花卉文化的接受与发展,谈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审美情趣……
跟着作者的思路,你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文化之旅。
作者的文笔也非常的漂亮,浓淡枯湿,各得其妙。浓处笔笔圆润,淡处飘逸潇洒,枯处清劲刚健,湿处斗丽争妍。
一本散发着花香的好书,值得好好一读。
最后把我拍摄的几种丁香花奉献给大家。拍照水平虽然有限,颜色还算齐全:紫丁香,白丁香,绿丁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