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早上起来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刷牙。刷牙不仅是清洁口腔的好办法,还保持了口腔的健康状态,最重要的是除去了口臭!消化不良啊、口腔卫生啊很多方面都能导致口臭,那么在古代,在没有牙刷、牙膏等的情况下,古人们是怎么去除口臭、清洁口腔的呢?
相传东汉恒帝年间,有个叫刁存的老臣子口臭就很厉害,每次奏事都让皇上是愁着眉头(实在是太臭了),终于忍无可忍的皇上想了一个办法,赐了一样东西给他,叫他含在嘴里。刁存把这东西含在嘴里,顿时觉得味辛刺口,还以为是毒药不敢下咽。回到家吐出这个“毒药”后便闻到一股浓郁芳香,口臭已然不觉。原来所谓“毒药”,乃名贵的“鸡舌香”。
所以,大约也是从中国汉代开始,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嘴里都含嚼丁香,以免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仕途。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
相传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期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却始终得不到武则天的重用,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口臭严重,从那以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
到明清之后,口含丁香避口气、增芳香,已成为朝臣和士大夫们的日常之事。文人雅士以丁香赠友,也成为常见礼节。
我想,这应该就是口香糖的“老祖”吧
——其实在古代还有各种刷牙的工具
1:手指
手指揩齿有相当久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古代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劳度叉斗圣图,画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长颈漱口瓶,用右手食指揩前门牙,非常形象的描绘了手指揩齿法。
记得小时候听婆婆说过,她小时候就用过这种方法。那时候很少用牙刷、牙膏(因为是在农村),她就把烧火后留下的灰拿来再用手指擦牙齿。
2:布条
其实这跟手指的原理是一样的,不过是进化版,在中间加了一块布而已,更为卫生了。这个小布条还有一个名字——揩齿巾,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石碑碑文《法门寺物帐碑》中有记载。
3:树枝
树枝刷法就跟现在的牙刷有点类似了,都是通过外物。树枝刷法就是把小树枝、小木棍的头上的植物纤维嚼散开,然后再擦拭牙齿。用小树枝、嫩枝条来揩齿是从印度佛教传入后流行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记载。
——“牙刷”已齐,“牙膏”呢?
1:中药牙粉
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了“升麻揩齿方”:升麻半两,白芷、蒿本、细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捣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咬头软,沾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2:盐
盐水有杀菌的作用,所以古代也有用盐水清洁空腔的办法。
3:牙粉
在两宋期间就诞生了牙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就记录过配置牙粉,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后以器具装起,储作漱口用。同期著名科学家沈括也配制过牙粉,原料为苦参,同样晒干捣末并筛细。
在咱们现在看来,古人的一些“刷牙”办法可能很不可思议,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却是最好,也是有用的。(要是出去约会有口臭可咋办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