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老北京鼎鼎大名的四合院,北京最值得游

北京湿疹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20/9083902.html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可惜由于旧城改造,北京很多四合院已经销声匿迹,现在的老北京胡同里,想找一个普通的老四合院走走看看已经很难很难。只能循着名人故居的线索,寻觅隐藏在老北京街巷里历史悠久、鼎鼎大名的四合院。实际上也只有名人故居才会完整保留或复原从前的样子。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北京最值得游览的六个名人故居吧。

一、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因恭亲王奕訢居住而得名。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恭王府是我国保存非常完整的王府建筑群,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整体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在前(南部),花园在后(北部)。

恭王府整体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占地约3万平米,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个四合院组成,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每路各有三个院落。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威严气派,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是多福轩,是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居所。西路的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花园位于府邸以北,有古建筑31处,其中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和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一定不要错过。

二、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是一所两进四合院,紧临晋阳饭庄。这里原为雍正时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孙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纪晓岚故居饱经两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前院内有一架藤萝,相传为当年纪晓岚亲手所植。至今虽经两百余年,但仍枝蔓盘绕,绿叶遮天。老舍先生生前常坐在藤萝下的餐桌前,欣赏美景品尝佳味。

纪晓岚故居为清式砖木结构,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其布局为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前院正面为明三陪六的大厅,前山设一门二窗,围以砖雕,后山有门通内院,厅后有廊。厅内横梁上部均有木棂花窗。大厅内宽敞明亮,典雅华贵。后院正面即为“阅微草堂”,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耳室”。后五间为“草堂”。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

三、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宫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小四合院。这个小四合院是鲁迅先生于年春亲自设计改建的,透着整洁与淡雅,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年5月和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在这里,鲁迅完成了许多文学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鲁迅故居的建筑有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一直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南房是会客室,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陈设十分简朴。鲁迅先生曾在《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现在枣树虽已不得见,但院中先生当年手植的白丁香和*刺梅仍然顽强生长着,如果是春天来看的话,一定非常茂盛。

四、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曾是梅兰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先生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院子不大,却足见先生的低调和不张扬。

梅兰芳纪念馆现有两部分,正院北房正中为客厅,里间为起居室,东西耳房为卧室和书房,书房的书柜里收藏大量珍贵手抄剧本,墙上悬挂张大千、齐白石、陈半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布置。外院展览室,以大量珍贵图片扼要地介绍梅兰芳一生的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另两展室用作专题展览,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不定期更换内容。

五、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是老舍先生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老舍先生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16年,期间写下了建国后的全部作品。如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等24部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里也是老舍先生作品的陈列室,可以看到《四世同堂》在国内外的各种版本、年《骆驼祥子》的手写稿,还能看到北京市人民*府颁发给老舍先生的“人民艺术家”的奖状。

老舍故居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整个院落布局紧凑,大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一进二门有一块很少见的五彩砖砌影壁,春节前后影壁上贴上“抬头见喜”和倒置的“福”字。通过一个狭长的小院,就进入了故居的主体部分。北房为主房,有三间,东间是老舍夫人的卧室兼画室,中间为客厅,西间为老舍的卧室和书房,都保留了原样。其余的厢房则展出了老舍的生平事迹、收藏品和手稿等。这里既可看四合院,也可了解老舍先生的方方面面,一举两得。

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其前身是清代重臣和砷的王府花园,后因和砷被抄,花园遂废。后成为恭亲王奕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之后辅仁大学又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入,直到年6月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15年。故居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另外还有一座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

郭沫若故居的院子是不规则形状,前院有两座小山,居住的院落位于院子的北部,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前院中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郭沫若坐像,二进院中种有腊梅和海棠。后院有葡萄和紫藤这类攀爬植物的架子。大门是垂花门,进入大门后是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的院落,正房与东西厢房都有檐廊,还有抄手游廊将檐廊衔接起来。前排正房分别是客厅、办公室、卧室,穿过小月季园,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它们都依旧保持着郭沫若在世时的样子。

对于北京最值得游览的六个名人故居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cj/11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