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与*金帝国主义的最原始动力

香料与*金:帝国主义的最原始动力

帝国主义开始也许只是源于一种赚钱和改变命运的冲动,并没有其他原始动力。至于这个冲动结出了善之果还是恶之花,不是这个初心决定得了的。

我们先回到帝国主义最初诞生的场景。

欧洲人迈出殖民第一步时,最开始只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想法——能不能去海外找点儿*金或者一些香料来用。

香料这东西我们中国人很熟悉,如豆蔻、桂皮、丁香、八角、花椒等,都是我们平时做菜时候放的作料。这些东西在中国人眼中稀松平常。但中世纪的欧洲却不出产这些。香料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非常重要的稀缺品,和今天的钻石、*金样稀缺,价格十分昂责。欧洲当时没有香料,只能从东方进口。开始,欧洲人没见过这些东西,也不知道怎么用,后来有人发现用香料做菜味道很好,就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因为贵族有资本重视饮食水平。平民老百姓接触不到香料。

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生产力水平出现了倒退,肉变得很稀缺,人们只能吃咸鱼。咸鱼作为一种腌制食品,为了保存很长时间,就变得特别硬,加上放了很多的盐,咬着就像嚼胶皮一样,实在吃不下去。有此商贩看到商机,就开始研究商路,在民间传播香料,老百姓也开始依赖上了香料。

在年,奥斯曼土耳其崛起,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把原来的贸易通道给阻断了。东方的香料运不到欧洲,但老百姓已经习惯吃香料了。正是这个时候,有人开始把围积的香料当期货来炒,让本来就稀缺的香料下子从必需品变成奢侈品。很多人把香料赋予了饮食之外的价值。就像钻石,其实不过就是碳的一种变体,却因为被赋予了爱情的含义,深受女孩子追捧。

在当时的欧洲,香料也被赋予了价值。比如说,教皇给国王加冕的典礼上,都会用香料,香料也就有了神圣的意味。中世纪的国王只有教皇认证才具有合法性,而在加冕为王的典礼上,教皇会给国王的头上涂抹圣油。据《圣经》记载,大卫王之前有一个*绩卓著的王叫扫罗,他在被封为国王的时候,就有人在他头上涂抹圣油,史称“扫罗受膏为王”。至于这个圣油是什么,《圣经》里面没说,也没人知道配方。于是教皇就用香料做圣油,涂抹在国王的头顶,象征国王像扫罗一样被上帝认可。

有人还做了一个统计,香料在价格最高的时候,一磅豆蔻的价格相当于三只羊或半头牛。当时甚至还有项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在香料里掺杂假货,抓住了就要活埋。更可笑的是,当时欧洲人往香料里掺杂的是银屑!有句俗语叫“挂着羊头卖狗肉”,但是现在呢?狗肉比羊肉还贵,谁还挂着羊头卖狗肉?肯定是挂着狗头卖羊肉。当时豆蔻比银子还贵,是奢侈品。

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金门一带发现了金矿之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就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所有人都拥向金门。当时欧洲也有一股淘香料热。有人说过,断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香料这种进口品越来越稀缺,就一定有人开始打香料的主意。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有人想靠远航出海找香料。再加上《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已经流传开了,里面描述的东方宫殿都是用*金做的,路也是用*金铺的。当时欧洲不仅*金稀缺,香料也很稀缺,许多人萌生了去遍地*金的亚洲发一笔横财的想法。

大航海时代就是这么开始的。帝国主义从最开始就是门生意。

欧洲的一些亡命之徒,由国王亲自出面赞助,带着船队驶向东方。香料和*金是他们出海最重要的目的,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哪怕葬身大海也无所谓。最终,达伽马成功抵达了东印度群岛,也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带。成功装了几船香料之后,也算是完成了使命,他带着船队回家了。

很多人说达伽马到东方来是为了*金,如果是这样,他应该再往北到中国去。当时中国是明朝,虽然有海禁,但是生意还是可以做的。当时东南亚一带的很多华侨都是从明朝逃去做生意的,在那里落地生根,甚至建国了。

达伽马为什么不跟当地人一起到中国来一越,试试再搞些*金回去呢?估计他也是算了一笔账,其实拿到这些香料回欧洲就已经能大赚一笔了,香料和*金的价格是差不多的。再加上达伽马是个很保守的人,只想发一笔财回到欧洲过好日子,不想冒阶最中国人打交道,于是带着船队回去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cj/12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