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摇篮
胡老师在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里教你阅读与习作。直观,实用,易懂,让学生快速了解读写关系,轻松掌握作文技法。
小学语文课文里的阅读与作文技法系列讲座38讲(六)
解题,揭示名家课文标题的奥秘
这一讲我们来学习怎样解读分析文章的标题,揭示名家文章标题的奥秘。常常听同学们说我们教材里的课文标题起得好,醒目,漂亮!学过的课文标题都很久了也忘不了,看见了课文标题课文内容便立刻浮现在眼前,记忆深刻,爱不释手。这一点大家说的没错,纵观我们部编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百十篇左右的课文标题都是经典的标题,是名家经过深思熟虑拟定的标题。他们拟的标题就像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瞬间即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名家课文的“眼睛”为什么那么有神韵?为什么擦得那么雪亮?我现在就来抽丝剥茧揭开它的奥秘。
1标题的切入角度小,以小见大,很具体,不空泛
如《去年的树》,《不懂就要问》,《一块奶酪》《我有一个想法》,《我不能失信》,《身边的小事》……
2新颖,含蓄,不落旧套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天鹅,梭子鱼和虾》,《带刺的朋友》,《走月亮》,《竹节人》,《不会叫的狗》……
3巧用修辞,生动,风趣,形象,可人
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牛肚子里旅行》,《手术台就是阵地》,《爬山虎的脚》,《沙漠里的船》,《一支铅笔的梦想》……
4直接了当,简明,具体,涵盖主要内容
如《田忌赛马》,《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西门豹治邺》,《猴王出世》,《火烧云》,《北京的春节》,《狼牙山五壮士》,《我们家的男子汉》,《小英雄雨来》,《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5引用诗句,成语,名人名言等
如《月是故乡明》,《手不释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们想错了》……
6直接或间接,暗示或揭示文章主题
如《月是故乡明》,《为人民服务》,《青山不老》,《梅花魂》,《丁香结》(,《金色的鱼钩》,《清贫》,《军神》……
那么,为什么学习课文正文前先要解标题呢?这就要了解解题的目的。
(一)解题的目的
1解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我们阅读文章要经历几个环节,首先接触的就是标题这一环节,因为标题蕴涵着丰富的重要的信息,直接涉及正文中的人,事,景,物之间的诸多关系。如《北京的春节》涉及的便是京城过年的民俗民风,讲的一定是与别处不同的传统习俗。看到这个标题你的心里就有了底数,阅读时心里便有了方向。因此恰当地巧妙地抓住标题渗透的人事信息定能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很好地铺垫。
2解题,为了抓住文章的线索
因为线索是贯穿全篇的脉络,是把人和事连在一起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去捕捉文章的主题,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什么事物能充当线索呢?一般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物,动物,物品,时间,地点变换,如《司马光》、《白鹅》、《十六年前的回忆》。人物情感变化,如《母鸡》。还有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如《一定要争气》,这样通过标题便能抓住文章的线索。
3解题,为了揭示文章主题(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透过眼睛便能看准灵魂。有很多文章或明示主题或暗示主题,或直接或间接反映主题。若能从文章标题上看出主题那就很快捷掌握了中心,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了。如《金色的鱼钩》标题,同学们会问,鱼钩怎能是金色的呢?这个“金色”里面一定有生动的耐人寻味的故事。
4解题,为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引领,总结。对文章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标题是内容的浓缩,稍加拓展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因此,标题与内容是从属关系。
5解题,为了从名家的标题上学习标题的常识
标题上的学问是从阅读文章的解题开始学习的,尤其是名家文章的标题更是经典的范例,通过解题逐步学习标题方面的基本知识,弄清楚标题上的题眼,标点、文体、修辞等常识为课内外阅读理解文章服务,也为终生学习阅读服务。
6解题,为了以后作文审题的需要。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内化,积累。作文是运用,是表达。从阅读中学习到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直接应用到作文中来,这是符合科学的读写规律的。因此,从阅读文章的标题中学到一些关于解题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作文时的审题上来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时对标题的关键词,修饰词的解析嫁接到自己作文的标题上,审题时对题眼的审理对审题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7解题,为了自己作文时拟题服务。
同解题与审题的关系一样,解题的知识同样可以运用到自主作文的拟题上,使解题的知识服务于拟题,逐渐地你便会拟出含蓄,隽永,生动,鲜明的作文标题来。
以上简略地讲了阅读文章时解题的好处,当然解题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希望大家重视阅读的解题环节,因为它带给你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待续)
下一讲胡老师继续教你阅读时怎么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