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http://www.gs218.com/
八仙宫的记忆
文/陈景展
小雨霏霏,我想起八仙宫山门里那两株白丁香树来。还有,八仙殿前的白玉兰、斗姥殿前的红腊梅……
出家前,我只是蓝田县农村刚刚毕业的一个高中生。对于城市, 的印医院看病。更早的时候,当我还在襁褓中,母亲也抱着我来过西安看病。我那时就开始晕车,在母亲怀中呕吐。交错的立交桥、地下通道、公交站牌常常让我的父母感到惶惑。出家的那天,天下着小雨。这是五年前的一天,母亲带着行李,送我到了城市中的一个村落——春临村。医院门口坐错了车,也都晕车了。往返打听,最终找对了公交。在春临村的青华宫,我遇到了后来的家师,上世下真*道长。来自安康的刘兴乾道长每天跪在太乙救苦天尊像前,诵经、焚纸。我看着他的背影和听不清的念诵的声,仿佛感觉太乙救苦天尊正在看着古往今来 的种种疾苦,那神情在悠远的时空中凝固,成为大殿里的雕塑。一个月后,刘兴乾道长羽化了。不差几天,在八仙宫担任巡寮的师爷刘兴地道长也羽化了。为了给师爷守夜,我和师兄轮流在八仙宫值夜。我听着诵经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感觉上辈子见过这个场景,那些焚纸的人,那些古朴的殿堂,那么熟悉。虽然,这是我 次接近八仙宫。几日后,我们去楼观台送葬,风水师勘查了方位,在一个风水灵动、松柏森然的山坡,埋葬了师爷。这里,埋葬这许多全真教的老一辈真人仙师,如此寂静、幽然。
年,在家师的支持下,我来到市区的八仙宫挂单学习。
那时是冬天,12月。敕建万寿八仙宫位于长乐坊北火巷中,是全真教十方丛林,原名八仙庵,是吕洞宾祖师遇钟离权祖师成道处,这里老修行、老前辈很多。对于道教仪范,我一片陌生。那时,刚刚开始念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我感觉自己欠缺的太多了。因为我太年轻,从学校出来,也没有涉世,懂得的太少了。一开始,犹如林黛玉进了贾府,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处处留心。这里的一切对于我都是教材和全新的开始,每个道友都是榜样。自己默默在八仙宫学习熟悉殿堂、学习接待香客、学习全真科仪、学习道教仪范,观察老修行的日常威仪,不懂就去请教和了解、默默模仿,万不敢为先。在这个时候,八仙宫举行了曾教风道长羽化三周年的座谈会,我听到了胡诚林道长的谈话。那时,我深深被他关心道众生活细节,尤其是他对八仙宫几位老一辈道长贴心的照顾所打动。
年,胡道长慈悲,诚挚地邀请楼观台任法玖道长在八仙宫办了“戊子年经韵学习班”。八仙宫的道众们跟随任法玖大师系统学习了《玄门四品经》、《全真济炼铁罐施食全集》和全真教科仪,录制了相关视频。这段学习经历,我终身难忘。任道长的严谨和对传统戒律的讲授,使我如望明灯、如饮甘露。任法玖道长的口传心授为我后来的学习和修行打了坚实的基础,不致于在修道途中迷失方向或者步入斜径。
这段学习期间,汶川发生了地震。胡诚林道长号召全体道众 时间为灾区进行了捐款,全国民众的心在此时凝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克服灾难。我创作了诗歌《爱的涟漪》,在灾后成都市举办的“爱在 ”原创活动中获奖。
胡诚林道长常常以平常、朴实、自然的言行感染着道众,用自己的身行普化着身边的信众、道众。接近他的人,都会被他抱一奉道的信仰、清静寡欲的心态、关怀济物的言行所感化。对于信众的生活工作中的困惑,他总是慈悲善导、言辞和蔼。胡道长曾经教导道众,以道佐人主,要以积极的心态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方式去帮助社会,解决人心、环境、自然等各种问题。一个道观的作用在于为百姓和社会提供心灵和精神上的服务。帮助大众以清静和谐的心去化解日常的矛盾,以回归自然、无为抱朴的心去管理日常事务,以回归大道、回归本我的心去引导烦恼、迷失的心灵。
年9月,我在武汉学习了高功。年,我回到了八仙宫,参加了“玄门讲经·华山讲坛”。年,我就读于中国道教学院首届经典讲习班,在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河南中岳讲经中代表八仙宫获得了经典问答环节的通经奖。在修行与人性的完善上,我刚刚起步。
八仙宫作为西北五省的一座重要丛林道观,意义非凡。它承接了仙宗与平常百姓的沟通和衔接,也像枢纽连接着来自十方参访的道众。对于在终南山隐修的道众,八仙宫给予了物质上的帮助。如同母亲和后盾,如同家庭,它默默支持着一方百姓和向善修行的人。而这里的互助和慈悲,更是无价的财宝,值得我珍守一生、怀念一生!
这里的丁香依旧清香,这里的玉兰依旧摇曳可爱,这里的腊梅依旧喜人。这里的员工依旧亲切。虎子依旧健壮,松子依旧引来众鸟啄食。聚仙阁后的花草依旧清新,八仙殿内法众威严、步虚绕梁,吕祖殿前依旧香火萦绕……
夜幕低垂,清静的古道观在城市高楼灯光的交映下凝聚着历史的面孔和记忆。春来秋转、冬来夏去,这里的一切,像镶嵌在镜框中的珍贵画面,令人终身难忘。他像一个古老的圣哲,用明亮的眼睛指引着年轻道人们的心灵。他像一个青壮的行路者,用自己的躯干和脚印诉说着虔诚、信仰、坚韧和毅力。又像一个神灵指引下的孩子,用纯净的诗句诠释着现代中的古朴、喧闹中的清静、纷繁中的简单……
感谢八仙宫给予我的一切!
.3.16
(本文发表于陕西省道教协会主办的《三秦道教》杂志年第三期、八仙宫宫刊《玄门道语》杂志总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