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年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艺也将迎来第载春秋。7月上旬至8月下旬,美术学院“百年校史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南京、上海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寻访校址遗存,采访了刘蟾、孙瑜、曹辅銮、常宁生等南艺知名大师学者、杰出校友,利用文字、影像等多种载体,探寻、记录南艺“百年记忆”。
美术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上午,美术学院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动员会。美术学院*总支副书记蒋芸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此次活动的立意和要求,并同美术学院副院长商勇老师一起对本次活动进行悉心指导,出谋划策。
“百年校史观察团”被校团委确定为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由美术学院刘星、丁颖老师带队,来自美术理论、书画鉴定和书法等专业的王泽兴、韩欣雨、张六逸、石影、刘千彤、汤艺文、孙文镇、周子颐八位同学组成。
此次活动,要特别感谢上海校友会、学校离退休处和各位老师、校友和前辈们对我们团队的大力支持。感谢上海校友会副秘书长程沁女士、 校友曹汛女士为团队的上海行程提供场地和宝贵的采访机会。感谢为我们提供校史资料和线索的马海平老师、陆根生老师。感谢学校离退休处的老师们为团队积极联络在宁的老校友、老教师。还要感谢接受采访的各位专家、老师和校友。
壹
访贤问道
——寻访大师学者、杰出校友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南艺有如今之成就,是通过一代代南艺人筚路蓝缕、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得来的。我们有幸对多位承载着南艺珍贵记忆的大师学者、杰出校友进行采访。通过老一辈南艺人的口述历史,一点一点的追忆着南艺的“百年记忆”。
7月中旬,百年校史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孙瑜老师进行了专访,通过孙瑜先生的口述,同学们了解了南艺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易与艰辛。是老一辈南艺人不忘初心,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排除万难,砥砺奋进,使得南艺在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地位始终保持前列。同学们也被孙瑜老师和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爱国、爱校的情怀深深地打动。
访谈结束后,同学们邀请孙瑜老师合影,孙瑜老师欣然接受。“这是南艺现在的校标吗?”孙瑜先生指着同学们胸前的标志问到。“真是好看哪!这是我们这一辈人奉献青春,守护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啊。”孙瑜先生深情地说到。
8月下旬,百年校史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上海,“百年南艺”发源萌芽的地方。团队得到了南艺上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有幸采访到了刘蟾老师和曹辅銮老师。
刘蟾,刘海粟之女,年生于常州,年赴港定居。现为人民书画院荣誉院长、香港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刘海粟美术馆名誉馆长和刘海粟美术馆艺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幼承庭训,热爱绘画与音乐。从父母学练素描、静物、中国画,有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修研画理,师法自然,力求自成一格。作品曾多次全国海外展览、出版获奖。
曹辅銮,上海人。擅长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水彩画《白丁香》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鸡冠花》、《春光》先后入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喂鸡》获 届青年美展一等奖。作品有水粉画《白绣球》、《玉兰花》、《睡莲》、《秋》、《谢海燕》,油画《周阿庆》、《栾菊杰》等。出版有《曹辅銮水粉画集》、《环境艺术概论》、《水粉基础》等。
左侧为刘蟾老师,右侧为曹辅銮老师
在得知实践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以后,刘蟾老师感叹到:“真好,真羡慕你们的年轻,你们现在是读书创作的 的时候啊。”
曹辅銮老师也风趣的说到:“看到年轻的同学们,非常的开心。想当年海老17岁创办美专的时候是何等的气概。这正是你们现在的年纪哟。”
8月20日上午,“百年校史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刘蟾老师和曹辅銮老师进行了专访。同学们围绕上海美专历史、专业学习、艺术探索和人生感悟等方面展开采访。刘蟾老师和曹辅銮老师均结合自身从事艺术和艺术教学几十年的经验做了认真细致的回答。采访过程中,同学们细心聆听、用心领悟,两位老师思路开阔、思维活跃,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贰
众里寻他千百度
——寻访校址遗存
7月上旬,“百年校史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常宁生老师、陆根生老师、马海平老师进行了采访。通过一系列采访,同学们了解到了南艺百年的历史沿革与变迁,以及南艺在中国近代艺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探访校址遗存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8月20日下午,团队来到上海美专的旧址——顺昌路号。据记载这栋西洋式建筑,始建于年6月,于当年11月落成。新楼或因坐西朝东之故,遂名为“观海阁”。一楼原为学校各处室办公室,中央部位是过堂门厅,称作一门,亦即学校的正门,门头上是学校校董蔡元培题写的校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年1月,木心初次从这里跨进上海美专的时候,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校舍,正面看是一幢相当宽阔的四层西式大楼(实为三层),无奈临街,显得商业气,黑漆的铁栅门颇为威严,我跨进去的刹那,心想:这是我的艺术之门,门外汉的阶段就此结束。”
但如今,“艺术之门”处则留下店铺招牌的痕迹,但建筑构建上的雕花依旧保留,想要走入这栋建筑,需从位于顺昌路与永年路交叉口上的弄堂进入。
美专的主楼已经分隔为一个个居民小楼,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群落与上海其他的老街旧弄区别不大。借助着历史照片的指示,我们找到了上海美专当年的师生们合照的楼梯。团队成员复刻了当年师生合照的场景,斯人已不在,今人多缅怀。同学们除了感慨岁月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之外,也为能找到湮没在俗世间校址遗存感到万分激动。
在与弄堂中的居民攀谈中得知,这些历史的遗存不久也将会随着未来城市拆迁改造湮没消失。时间的流逝会冲淡历史的记忆,我们团队趁其尚未消失殆尽之时来记录留存,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年冬日,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在位于虹口乍浦路一家名为宝亭的西餐厅午餐,从窗门中望出去对面墙上贴了一张招租条子,餐后就去赁定那间房子。他们租下的房子是乍浦路8号,那一年,刘海粟16岁。当我们回顾南艺的历史,“乍浦路8号”便是最初的起点。
当时的乍浦路位于上海北面的虹口地界,此一带在年后被划做美租界范围。当时,与英法租界相比,这一带人迹稀疏,环境雅静,苏州河至此回转,岸边草地葱绿,河中白帆数点。乍浦路筑于19世纪40年代,南起苏州河,北迄武进路,乍浦路8号位于乍浦路南端,即今日的上海大厦以西,苏州河乍浦路桥北首。
8月20日,当同学们再次立于乍浦路桥,放眼望去周围均是上海地标性的建筑,顺着苏州河水东望是外白渡桥以及浦江对岸的摩天楼,往南是外滩地区,往北则是一家高级酒店。但“乍浦路8号”早已无迹可寻。
8月21日,“百年校史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我们得知当天是刘海粟先生“十上*山绝顶人”展览的 天时,倍感幸运。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展厅内每一幅画作的背景也感受到了刘海老创作时的豪情壮志。
叁
后记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切实感受南艺“百年记忆”的生动实践中升华爱国爱校情怀,增强了作为新百年南艺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海美专被喻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埔*校”,南艺正是承接了上海美专的衣钵,源源不断地为祖国的艺术事业输送人才。美院的学子们将始终秉承闳约深美的理念,循着南艺先辈们的步伐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文字:王泽兴文远
图片来源:韩欣雨张六逸
图文编辑:薛梓涵
审核:刘星曾薇毓徐奥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