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枝上文/张金兰
(网络图片)
有人因为一个人而喜欢上了一座城,有人因为一个故事而喜欢上了一首歌,而我因为喜欢一首叫《雨巷》的诗而喜欢上了丁香花。那还是碧玉年华,我读师范,在课本里读到戴望舒的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那时候,我还没见过丁香花,不知道丁香花是什么样子,但因为这首诗,丁香花就根植在了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妖娆着、美丽着、芬芳着。而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也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思,她一定是梳着两个麻花辫,身着一件素雅的旗袍,一双微蹙的柳叶眉,两汪含着幽怨的眼波。几年前的春天,我绕北湖散步,当我走到湖的南岸的时候,数棵正在开花的树吸引了我的目光。树不大,树枝的顶端一簇一簇的花在春风中柔曼地舞着。有淡紫色的,唯美浪漫,有素白色的,清新淡雅,但花形是一样的。驻足细看,花簇是由一朵一朵的小花组成的,花有四瓣,小巧玲珑,楚楚动人。但那时候,我站在丁香树旁却不知道这就是丁香花。后来,偶然地,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丁香花的图片,才恍然而知原来我在湖边看到的就是丁香呀,是《雨巷》里的忧愁而芬芳的丁香,是我向往了多年的丁香。自此,每年的春天我都会惦记着北湖南岸的丁香花,约莫着应该到了丁香花的花期了,我就特地去北湖南岸看,果然,丁香花在春风里艳阳下绽开了美丽的笑颜。她的优雅柔婉,她的忧伤的文艺气质,令我沉醉。我,一次又一次,在丁香树下,流连,流连……从前我一直以为寒冬过后柳树发芽最早,其实不是,发芽最早的是丁香树。我也是偶然地发现这个问题的。那是前年的腊月二十几,我绕湖散步,经过丁香树的时候,我突然兴起,走到树前,想近距离地仔细看看这棵树冬天里的样子。这一看不打紧,着实把我惊到了,丁香树上这个时节已经萌生出了嫩绿的小芽芽。春还没立呢,其它树木还做着冬天的梦呢,而它醒了,独自醒着,它一边抵抗着寒冷和孤独,一边悄悄地酝酿着春天。我还知道白丁香花比紫丁香花香。紫丁香花是淡淡的香,你要煽动两下鼻翼,深吸两口气,才能闻到,而白丁香花是不由分说地直袭你的鼻孔,霸道地侵入你的肺腑,你不想闻都不行。这也应了清朝张潮在《幽梦影》中说的“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花,颜色愈浅香味愈浓,颜色愈深香味愈淡。前几天,大约是春分前后,春阳煦暖,我又去湖边散步,路过那棵熟识了好几年的丁香树。我一边走一边盯着丁香树满树的新翠看。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走过去了六七步,我觉得若这样擦肩而过就好像心里丢失了什么一样,我终是又折回来,走到树的近前仔细观察。咦!它已经长出了一串一串的花骨朵,*绿色的,鲜嫩鲜嫩的,在柔风里轻轻摇摆。我看看这串花骨朵,再瞅瞅那串花骨朵,新奇而惊喜。幸亏停下来。仔细看,丁香花蕾的四个瓣盘叠着,宛若相思结,怪不得古代文人用丁香结来寄托自己无限的相思之情。宋代王雱词云“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原来那丁香枝上结出的是一粒一粒的相思啊。明代杨循吉诗曰“春风枝上相思恨,结到秋深尚未开”,相思易结不易解啊!丁香花蕾的形状亦极像人的愁心,所以历代的文人赋予丁香诸多愁怨。“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愁思悠悠。“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这是唐代诗人冯延巳的愁肠百结。相比于那些忧怨诗,北宋*庭坚的“双盘锦带丁香结,窄袖春衫甘草*”就显得别出心裁,他把衣服上的盘扣比作丁香结,可不,那点缀在旗袍上的,手工盘结的纽扣分明就是一粒一粒的丁香结嘛。那从江南雨巷里,打着油纸伞,款款走来的女子,那点缀在旗袍的领间襟端的精致盘扣,扣住了女子的端庄温婉。等春风解开丁香树上满枝丫的扣子,那美丽的浅紫素白就会摇曳在丁香枝上,那怡人的芳香就会氤氲在天地间。张金兰,高唐 实验中学教师,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喜欢用文字抒写人生感悟。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问(姓氏笔画为序):王传明刘东方张*范清安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刘广涛阿勇张厚刚
总编:踏清秋
主编:姜敬东
执行主编:宋昌敬
责任编辑:马美娟国晓宁若雪心禅
特约主播:虹逸
《山石榴》编辑部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推新人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