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丁香蔓延的日子

随笔

《丁香蔓延的日子》

丁香具体的样子,因为六七年没见,我已经记得不太真切了。好像远看是星星点点的一片紫,近看是许多细小柔弱的花儿。丁香的香气却是很浓郁的,夏日里隔得远远的便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离得近了,猛的一嗅,馥郁芬芳的花香,混着清新的草木香,一齐进到呼吸道里,闻的人顿时五脏六腑都舒爽了。雨天的丁香则另有一番天地。夏日里的雨水往往都来的猛烈而且冰凉,打在丁香树上,细小的花都落在地上的积水里。其实雨水也是有气味的,生水独特的气味,大概是咸涩还是清苦却说不清。这样的雨水和丁香的气息混在一起,却仿佛天作之合。丁香的香气本是很浓烈幽婉的,朝路人袭来时似是带着些轻挑,混入了雨的清凉后,才显出几分幽静,使人走过的时候,心也跟着静下来了。

我为什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呢?儿时总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无时无刻不在跳动着的好奇心,很少把目光和心思停留在小区里这些司空见惯的景物上。只有丁香与众不同,长久的深植在了我对故乡的记忆里,是因为小学时学过的戴望舒的一首诗: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可以说,当时我那幼小的心里还不足以完全领略诗中的内容(今日也是一样),但是诗中所展现出的朦胧的神秘的美感,还是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每每走过小区里的丁香树时,总会放慢了脚步,微微皱起眉头,想让自己便是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尽量做出一副哀怨又彷徨的神情来。然而这愁怨并不能持续五分钟。因我每每经过小区里的丁香树时,总是在去补习奥数的路上,前一秒进门前还皱着眉头,下一秒便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数学计算中去了。

奥数是我从小学 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的,一直学到小学五六年级时,算是当时补习班里最老的一批学生,当然也就还学的不错。可以说在奥数班的学习时光,真是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首相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二,就是在那个时候记住的,做很多题都会用到的倒数自然数之和,像一句顺口溜一样,至今还回荡在脑子中。老师讲过课后书上的题做一遍大多都是会的,不会的听老师讲一遍也就懂个大半了。实在不懂的起初还绞尽脑汁想上几分钟,然而听到下课铃一响,背上书包,人一走马上就把题目都忘到脑后了。至于老师那不会的题一定要弄懂的嘱咐,更是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现在一想这实在不是个好习惯,或许也为我以后数学越来越不好打下了基础。儿时有了不会的题还能开开心心的去玩,长大了却不能如此。遇到不会的题,知道钻研了,常常一个晚自习,花大把的时间和一道题对峙上好几个回合。至于对峙的结果,只能说胜负各半。因为胜负各半,所以往往喜忧也就参半。可是我细细想来是为什么而忧呢?大抵不是因为没能在数学的殿堂里练就登峰造极的技法而忧,而是为了考试的分数而忧。初中时为中考忧,高中时为高考忧,大学时又为考研优,如此看来竟还不如小时候。

除了奥数,我小的时候还会补习语文。起初背许多诗词,学和练了很多写作技巧。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声律,什么天对地雨对风等等,再后来上初中了开始做天利38套的中考卷子。当时我们上课的房子一楼做教室,二楼是老师和师娘住的屋子。有一次老师上课时,师娘端着一盆猪肉进来去二楼,经过我身边时掉了一片在我的卷子上。当时老师问我要不要换本新的,我看了看自己前面写过的题目和做过的批改,说不用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教室确实透露着粗犷的简陋,那面约有两米长的大黑板,用木架子支在教室的前面的正中央。表面是异常的粗糙,粉笔写在上面的时候,大量的粉笔灰就扬撒在半空之中。木头的长条桌椅上有许多污损和坑洞,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就在那间屋子里,老师让大家一起出声诵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还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那个时候我常常自己写一些小说日记什么的,后来上了初中又上了高中,渐渐很少读书,也很少写些什么了。每次想着动笔写点什么,总是想着学业太忙,想着先把手头的题做完,把老师今天留的作业卷子都写完。哪知道那些题目卷子是怎么也写不完的,若是一心向学,知识的殿堂里,真是有无穷无尽的台阶等着你去攀登;若是追求分数,那更像是走进无限轮回的深渊里去了,只有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于是越来越困顿,越来越迷茫,当我在题海里苦苦挣扎的时候,想的总是那些久闻盛名的小说散文,提起笔写点什么的冲动,也时常在催促着我。我知道若是再不做点什么,我真要成了那“结着愁怨的姑娘”了。

丁香结百结,恨只满东风。可是我不想再给自己的生活中留下那么多的遗憾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始拿起笔写东西,还开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xg/9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