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屯滦河山水风景画廊

滦河古称濡水,是华北地区 大河之一,河北省第二入海大河,污染最轻、最纯净的一条河。在旧屯满族乡当地因为口音故,也叫作“蓝河”、“狼河”。

滦河全长公里,流经承德市丰宁、围场、隆化、滦平、双滦、承德县、平泉、宽城等八个县区,流域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流经隆化县境内公里,过郭家屯镇、韩家店乡、湾沟门乡、旧屯满族乡、太平庄满族乡等5个乡镇,其中旧屯满族乡段为30多公里,占据过县全境的三分之一,是滦河过境较大的乡镇,几乎涉及全境,且为民族乡之一。

滦河从湾沟门乡规划中的大坝沟门水库往下始入旧屯满族乡车道沟门村,从车道沟门村到北甸子后山为止共有7个行*村30多公里长的滦河过境,在整个滦河水系中,这是最为婉转多湾的河段,仅仅从东屯村到北甸子后山段就有六处较大盘龙湾,与岸山相得益彰,这在山区中的滦河流境也是少见的。

滦河过境处有大对山(西境)、天鼓山(北境)、*花山(东境)、老陡山(南境)等有历史记载、有浓郁民俗积淀的山峦交相辉映,形成了天然的山水风景画廊。

滦河流经旧屯满族乡,以大对山为代表,《承德府志》有记载,滦河调查有描述,其山如刀劈,两山相对而闻名。流域内谷深坡陡,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形成过“老陡山水电站”,临近即将开发的“大坝沟门电站”。

境内山谷有较多的原始次生林,动植物种类丰富,以北部山区的“天鼓山”为代表,是隆西高峰之一。《承德府志》记载山间有石似鼓而闻名,经考原名为古砬子,是清代承德鹰手三旗主要驻地之一,有丰厚的皇家围场鹰猎民俗。同时该区域是我国北方野生暴马丁香古树、豹榆古树、野生杜鹃花、桃杏花古树群聚集地之一。

区域内有民俗信仰及佛教信仰,散布着“九神庙”大大小小近20座,尤其以西屯村复建的古庙及天鼓山南天门高尖龙王庙较为知名。庙宇星罗棋布,虽然小到不见经传,但也可管窥当地民俗风情,并且长期传承的满族花会-“*花山”三官花会、“鹿迹泉”龙王祈雨法会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生命力。

*花山,是旧屯满族乡东侧搬凳子村前的一座小山,山崖峭立,古松苍翠,这些古树入选《隆化古树》一书,其南侧的“烂石窖”晨雾,滦河拖蓝,故也是“蓝河”的由来。每年春节期间都有“三官圣会”在*花山“挂彩”祭祀。旧屯满乡花会,起源于清代旗人的驻防,渐次融合了汉族文化的“三官信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复兴,并保留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鹿迹泉,是旧屯满族乡东北部石虎沟村沟里“鹿迹沟”的一处山泉,也是境内重要的矿泉。旧屯北部山区祈雨,祭祀龙王所用的水都是取自此泉,因此人们对此泉有着很深的感情和民俗信仰。相传以前天鼓山区域鹿狍成群,常来此泉饮水,故鹿蹄踩踏泉边而得名。

旧屯满乡的祈雨方式延续了满族特色也融入了汉族的风俗,早期满族祈雨都是“围柳”并无一定的祭祀对象,满族人采柳枝扎成帽、裙,在水泉边舞蹈祭祀祈雨。旧屯满族渐渐融入汉族文化信仰,将祈雨的对象转向了龙王,但“围柳”、“祭泉”等俗仍保留了下来。

旧屯满族乡,拥有30多公里长的滦河过境,形成了6个大的盘龙湾,天鼓山、大对山、*花山、老陡山等诸山与滦河交相辉映,形成了满乡旧屯的山水底色,“满族鹰猎”、“三官圣会”、“鹿迹祈雨”等民俗独具特色,为满乡旧屯增添了文化蕴彩,抓住历史机遇,挖掘滦河满乡文化,开发滦河满乡旅游,改变满乡经济结构,或许是我们这一代旧屯满族人的课题。

赞赏

长按







































北京十大 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zf/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