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善普沙河源头神秘的ldquo白石木

沙河源头神秘的“白石木”

尹善普

沙河,当然不是《西游记》里的大沙河,它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林业局境内的沙河,属于牡丹江源头, 汇入牡丹江。沙河源是沙河的源头,这里设有沙河源林场,距离林业局所在地59公里。我在这个林业局工作21年,最美好青春岁月留给了这里。

今年“五一”放假,重返故地的时,我听说了一件非常诡异的事。在沙河源林场发现了一片日本人统治时期留下的“白石木”,越传越神,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决心一探究竟。

我们来到林场,坐车跑了十几公里就跑不动了,开始步行。越往山上走,路是越艰难。日本人统治时期砍伐留下的半截树桩到处都是,都在一米高以上,一看当时就是掠夺性采伐,专门挑好的木材拿走了。树桩已经腐烂了,有的正淌着*水,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苦难。风倒木也到处都是,足以证明平时这里的风是很大的。

这里是天然的立体宝库。以针阔混交林为主,针叶树有红松、鱼鳞林松、樟子松,还有罕见的红豆杉。阔叶树种就很多了,大青杨、水曲柳、蒙古栎、桦树、椴树。暴马丁香开得漫山遍野,一片花香又一片花香,几百米以外都能闻到它的香气。这里的暴马丁香开得时间比林场其它地方晚了近一个月,与海拔高有关系。藤类植物非常丰富,大多数缠绕在针阔混交高大乔木上,狗枣子、软枣子、甜甜到处可见。蕨类植物比比皆是。丰富的植物资源,自然形成了野生动物的 。野猪、狍子、黑熊的粪便到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黑土像是被它们深翻了几遍,偶尔看到一堆堆野生动物的尸骨。在一株百年桦树的根部我们还采到了十几斤重的桦树茸,这桦树茸黑得像煤碳一样,听林场工人说:桦树茸越黑品味越高,药效越好。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树上长老牛干。老牛干是它的俗称,它还叫树舌灵芝、树舌扁灵芝、老母菌、枫树菌。有治疗风湿性肺结核、有止痛、清热化积、止血、化痰的功效,是珍贵的中药材,大的、形状好的,作为观赏盆景也是非常好的。

非常奇怪的是,在这里发现了一片长得非常茂盛,郁郁葱葱的三叶草。平时三叶草都是城市绿化用的,过去在吉林省天然林里从来没有发现。同行的一位朋友说:也可能是野生动物、鸟类或老牛吃了城市绿化的三叶草籽,把粪便拉到山上又长出来的三叶草。没有别的解释,也只好这样了。

这里是鸟类的 。喜鹊像见着亲人一样,一直叫个不停。乌鸦偶尔发出几声哀鸣,来的人想要揭去它身上的创伤一样。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飞来飞去,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有的翅膀五颜六色,有的尾巴细细长长,有的脑袋头顶花翎。也许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它们的生活,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也许我们的到来它们在热烈欢迎。

当我们爬到海拔米高度的时候,来到了3林班和8林班,是与黑龙江省的交界处。眼前突然开阔了很多,现地给人的感觉人工林带和天然林分界清晰,面积在5~6公顷之间,和周边针阔混交高大乔木植被完全不一样,出现的是一片亚乔木林带,这就是人们传说的日本人统治时期栽种的“白石木”。我不由自主细细地观察起来:冷丁一看树皮和蒙古栎差不多,高度五六米不等,都属于亚乔木类,胸径在24~38厘米左右,树龄在八九十年,幼枝无毛,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也有的在短枝上簇生,宽椭圆形或卵圆形,稀倒披针状椭圆形。核果球形,黑色或红黑色,具二分核。种子卵圆形,*褐色,背侧有与种子等长的狭纵沟。一共有60多株,每一株的占地面积都不算小,株与株之间呈不规则状,经过近百年生态环境变迁,很难看出有人工林的痕迹。现场有一个大坑,传说是人工挖的井,井的四壁原来都有木刻楞,如今已不见了踪影。

林场的领导和职工对这片林子一直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图片,与百度对比,以及向专家咨询,按照树木特征、枝叶、果实等情况看,属鼠李科植物。如果说是鼠李科植物,就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树木表皮、 颜色、木质结构和种子来看,种子是用来来榨油的,或者还有其它用途。果肉是有药用价值的。树皮和叶子可提取栲胶。树皮和果实可以提炼天然染料。木材材质坚实,可制作家具和雕刻之用。同去的有州、局、场的同仁和专业人员都认为,这片林子有几方面的疑点需要搞清楚。一是这片林子和周边林子的植被确实不一样。周围都是高大的针阔混交林,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植被都是一样的。像开了天窗一样,只有五六公顷面积的鼠李林,这种生态植被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二是水井和这片林子的关系。首先是水井和这片林子是不是同期的产物。前些年水井壁上还有木刻楞木方,现在不见了。三是老百姓传说是否具有真实性。林场的老人讲:这片林子是日本人统治时期栽的。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日本人为什么要栽这片林子?是做实验吗?是做标记吗?是地底下埋东西了吗?如果是鼠李?也不是什么名贵的树种,为什么要栽鼠李?而不是别的?四是当时的自然条件。大石头林业局是年开发,年建局。沙河源林场也曾经叫第五国营林场,属于沙河掌线,沙河掌的小火车道是二十世纪30年代建设的,没有林业局的时候就有沙河掌森林铁路。尽管森林铁路通上了,但是当时沙河源林场仍然属于深山老林。日本人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跋山涉水,爬冰卧雪,盛夏酷暑,风餐露宿去栽那片林子,就算都是抓中国劳工干的,监管人员不都是日本人吗?令人匪夷所思。五是有人造访过这片林子。说是年前后,有一位70岁左右的老者来打听过这片林子,问日本人栽下的野梨树在哪里?当时一个场长接待的他,据说这位场长给他指明了方向以后,再也没理会这件事,那位老者去没去?啥时候走的都不清楚。后来那位场长也调走了。这几年国家和省里强调要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大家才想起这档子事。上山的时候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当时满脑子都是期待。看看这片“白石木”究竟是什么东西?回来的时候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又走了一个半小时,也没感觉累。吃完饭回到招待所才感觉浑身腰酸腿疼,两条腿上划了几个口子都不知道。我们要把一些疑问,带给专家一起商讨解决,早日给林场一个明确的交代。如果是天然林,就没有太多疑问了。如果是人工林,会涉及很多问题。大森林啊,不管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永远会有解不开的谜团,等待我们去探索与追求,我们将勇往直前。

作者简介:尹善普,吉林省林草局总工程师。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委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善待普惠林业人》《善待普惠善良人》《善待普惠勤奋人》。

生态文学作家名录

(以文章发布顺序)

李青松施战*杨晓升高洪波

刘醒龙理由刘秀娟彭程

陆梅冯秋子杨海蒂梁衡

兴安何士光王若冰周叶

王国平牛庆国华静李朝全

裘山山甫跃辉刘友宾蒋子龙尹善普

编辑:黎眉

统筹:明东

监制:树干

律师:耀*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madingxianga.com/bxzf/4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