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林海伦
上周日(3月5日),我在奉化溪口镇的亭下湖水库上游考察,在草丛中意外遇见刚刚开出紫色花朵的瑞香科的芫花。芫花的花期就在每年的早春3月,紧随毛瑞香的花期。芫花的花朵具4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看上去与紫丁香花非常神似,因此堪称“宁波的紫丁香”。
紫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的落叶树种,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我曾在北京城内看到过紫丁香开花的情景。宁波没有紫丁香的野生分布,至今我也没有在本地区看到过人工栽种的紫丁香。紫丁香的花朵也是4个花瓣,开花时花朵十分密集,是种名贵花木。
芫花与毛瑞香同是瑞香属的木本植物,它们之间是近亲,只是后者是常绿的,前者是落叶的,同属植物的花朵构造几乎是一样的。芫花的花朵是种单被花,我们看到的花朵其实是其花冠状的花萼,呈筒状,先端具4个碗状的裂片。紫色的花萼筒完全行使着花瓣的功能。并非所有植物的花朵都兼具花萼和花瓣的,这是种典型的二合一的代表种类。
从芫花未开放时的花蕾中就能看出其4个裂片有内外的排列次序,即2片处于内侧,另2片则位于外侧。萼筒的表面都有许多毛茸,这与其早春开花的习性有一定的关系,浓密的毛茸具有良好的保护和保暖作用。
芫花的花序为短总状花序,数朵簇生于去年生枝无叶的叶腋,早春开花时没有叶片。它的萼筒内有上下2排雄蕊,上方的4个雄蕊着生于萼筒的喉部,下方的4个着生于筒内的中部,花丝几乎看不到。其雌蕊长约3mm,柱头为球形,呈紫色,花柱极短,子房表面也密被毛,子房内部有一个倒生的胚珠。
芫花有许多种别名:药鱼草、老鼠花、闹鱼花、头痛花、闷头花、头痛皮、石棉皮、泡米花、泥秋树、黄大戟、蜀桑、鱼毒等,从这些名称中可以看出它的毒性来。
它的全株都有毒性,是种传统的毒性中药,以未开放的花蕾入药,可治水肿和祛痰药。
在宁波,芫花并不常见,多生长于土层瘠薄的向阳山坡中,由于花期较早,人们通常难得亲眼一睹其芳容。但是芫花的观赏价值无疑是不低的,可惜目前还没有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扩繁开发研究,为春天的花圃增加一个紫色花的成员。
林海伦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