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桂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传统名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颇为可观。在国庆仲秋夜,夜静月圆之际,把酒临风,赏怒放丛桂,品味醉美桂花古诗词,书香怡情、花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咏桂诗词中,最有名的当属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并不出色。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花一般都是以红为美,但是桂花并不具备的。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认为她是“花中第一流”。
好一个“梅定妒,菊应羞。”梅花和菊花这两种名花,兼具内在和外在之美,但她们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之后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这正是李清照品格的写照,显示了她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古人擅长借物抒情,李清照曾写过一首《摊破浣溪沙·揉破*金万点轻》:
揉破*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人有年轻貌美,也有老弱体衰,李清照在晚年卧病之时写下了这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其中的木犀花其实就是桂花。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白居易也是爱桂之人,曾任杭州、苏州刺史,而且留下了不少关于桂花的佳作。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忆江南词三首之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古代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记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所以白居易有“山寺月中寻桂子”之说,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怒放的丹桂,似乎闻到了桂子浓郁的芳香。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白居易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写有《东城桂三首》: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庐山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翦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宋之问被贬南方时,曾游览灵隐寺,写下了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灵隐寺》,其中一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意境深远。月宫桂子洒落下来,纷纷扬扬;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
擅长山水诗的王维自然也不甘落后,一首《鸟鸣涧》也是流传很广。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仙李白也有一首《咏桂》,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几首关于桂花树的名句。
《咏桂》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树冰轮两不齐》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
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姜夔有《桂花》:“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