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影星曾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因牙齿整形而做过几次全口手术,个中滋味难与人言,足以想见当代明星为了拥有一口上镜好牙,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那么古代的美人呢?她们也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牙齿吗?答案是确定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我国古代的医疗条件必然不及当代,但古人对口腔卫生其实相当重视。何况就算不为笑起来好看,也要为了品尝美食而好好保护牙齿啊!
那么到底有什么方法来让古人保持自己的牙齿清洁呢?这第一种就是最简单却是最实用的方法,那就是漱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简单解决口腔卫生的目的。西汉名医谆于意更是具有远见卓识地提出,龋齿是由于人们不注重漱口而产生的。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有了口腔卫生的概念,并且十分严谨地付诸实施,他们不止讲究使用盐水、中草药水、清水、茶水等漱口,还认为“晨漱不如夜漱”呢!
如此智慧的古人当然是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的啦,所以他们就发明了牙签。在考古证据之外,学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牙签在我国的广泛使用,是佛教传入带来的影响,而隋唐时期古人所使用的牙签主要由杨枝柳木做成。东晋法显大师《佛国记》有云:“佛嚼杨枝。”经学者指出,此处的“嚼”应当做“削”来理解,可以推断出当时西城天竺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杨柳枝制作牙签,很可能将这种风俗传播到了中土。
《隋书·真腊传》也记载道:“每且洗澡,以杨枝净齿,又读经咒。”可以充分说明,对隋唐时期的古人而言,以柳木杨枝刷牙剔牙,是一项和宗教密切相关的仪式。同时,借着牙签的流行,他们也发明了揩牙清洁的方法,《处台秘要》中记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意为建议人们使用青盐、中草药药物粉末等洁牙剂,蘸以杨棚大枝清洁牙齿。这种清洁方式至今可以在晚唐敦煌壁画(如《劳座叉斗圣图》)中发现端倪。
但无论牙签的流行到底起源于何时,我国古人对这项小工具的热情却是随着时代变迁有增无减。晋人陆云曾经在写给写给兄长陆机的家书中透露,自己在魏国都城邺城参观曹操进物时,发现其中有很多“梳刷”“易齿签”,可以看出雄才大略的曹老板他是位爱美人士,时刻注意公众形象。只是不知道曹老板的明用签是什么材质呢?很有可能是精致的骨雕或玉雕,甚至可能是光闪闪限定版土豪金。
使用牙签和漱口的传统是我国古代悠久相传的优秀文明,而且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也有所不同。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杨枝柳木等洁齿工具,除了被制作为牙签之外,也可以作为柔软的牙刷使用,古人使用牙刷和牙膏的历史也十分源远流长。
南梁时期的《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中有一段歌谣所记载的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药物牙膏”,配方是用盐、荷叶、皂角等物研制而成,兼有美白和消炎的双重作用,可以说是十分实用了。有了如此实惠的牙膏,牙刷自然也要紧跟潮流更新换代。宋代时古人抛弃了植物枝条制作的牙刷,开始使用植毛牙刷,宋代周守中养生类纂》中有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只是可怜了被薅秃尾巴的马儿们。
我国口腔清洁技术在宋代基本定型,其后除却西方医学思想流传外,本土不曾有过大的变革,但牙齿清洁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却一直没有改变。如上,除却牙签、牙膏、牙刷等日常护理,古人在治疗牙痛和保持口气清新方面也有独到的心得。熟读言情小说的小仙女们应该记得,不少言情小说中兰心蕙质的女主都会一个小偏方,当身边有人牙疼时便给他们提供些丁香,以病牙咬住丁香来止痛。
这个小偏方其实早有来头,丁香可能是我国古代最时尚的口香糖之一,只不过古人习惯于称呼它为鸡舌香。因为丁香“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而得名。古人时常在身上佩戴香囊和醒神醒脑的小药(如《红楼梦》中宝玉所佩玩物时常被人争抢,还惹得林妹妹生了一肚子气),丁香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味,可以视作一种古人对牙齿的日常护理。
晋代著名神棍得道高人葛洪,还推行过一种牙齿保健法,被称为“叩齿坚齿术”,具体操作方法为每天清晨时分上T下牙齿轻轻叩击约三百次,以期达到坚固牙齿、醒神醒脑的效果。不得不说这是古人在口腔清洁方面智慧的体现,但对于宁可上班上学迟到也要多睡几分钟的现代人而言,恐怕很难有人坚持清晨叩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