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我国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古树是每个沁水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下面来看看沁水县的古树名木。
生长在海拔米的沁水县中村镇腰掌村。树高14米。干高4.2米,胸径0.82米。树冠东西约9米,南北9.4米。树干已空,洞内留有火烧痕迹,仅余西边树皮生长,但枝叶茂盛,每年仍开花结果。为山西省境内罕见的一株大丁香树。
生长于海拔米的中村村小河湾山神庙前。树高24米,杆高12.6米,胸径0.75米,积木3.86立方米。树冠呈伞状,方圆10米,枝叶茂盛。
生长于固县乡坪头村西牛圈。胸径3.25树高1b米,估计树龄有多年,生长情况一般。
又名白皮松。生长于郑村镇樊山老母庵左,树皮似龙鳞,树高10米,冠径15米。主杆0.5米处分出6主杈,根系发达,盘根错节于巨大的花岗岩上,形成独特的古松盘巨石景观。康熙皇帝为此树题名、吏部尚书陈廷敬书丹的“玉质龙鳞4个大字刻写在树旁巨石之上。
又名冬瓜杨。生长于海拔米的上川村东北坡。树高24米,杆高4.6米,胸径I.3米,树冠25米,垂直投影平方一米,枝繁叶茂,叶片较大,远看象桐树。
生长于中村镇北庄村边的地埂上,挺拔直立。胸径1.3米,高18米。在杆高7米处生出旁枝,冠幅20米,枝叶繁茂,雄伟壮观。
又名家白杨,生长于上川村南。树高30.5米,胸径1.48米,冠幅24米。顶部略有干枝,生长茂盛。
生长于土沃乡下沃泉村的操场边。树高24米,胸径1.11米,枝下高3.5米,冠幅26.6米,垂直投影面积平方米。树冠略有干梢,枝繁叶茂。
生长于土沃乡台亭村北坡。胸径1.8米,树高20米,估计树龄有年,生长情况一般。
生长于郑庄镇杨圪坨村柿元则庄,胸径1.15米,树高21米,估计树龄有年,生长情况一般。
生长于海拔米的山辿岩村东坡上。树高16米,杆高1.9米,胸径1.1米,树冠15米。主杆上有许多菜花状疙瘩,顶端已枯,靠侧枝维持生命。相传此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每年仍开花结果。为全市胸径 的桃核树。
生长于海拔米的下川向阳村耕地内。树高9米,杆高1.7米,胸径0.77米,树冠8米。顶端已枯。树冠呈圆形,枝叶茂盛。据说树龄在年以上,是全市现存桑树中 的一株。
生长于下川向阳村艾蒿腰梨树屹瘩,树高8.5米,主杆胸径1.34米,已空心。主杆1米处分出三大枝,其中北枝基部直径0.81米,南枝0.57米,东枝0.54米。北枝和东枝梢端干枯、空心,有脱皮面。冠幅11米,枝叶旺盛,生长良好。为全省现存褐梨树中 的1株。
生长于海拔米的中村镇北山村。根盘直径4.6米,主杆胸径2.1米,树高13.7米,主杆高2.4米。一级大枝2个,东枝直径0.78米,西枝直径0.7米,全省实属少见。
生长于端氏镇佛堂头村。属亚热带树种,胸径1.27米,树高13米,冠幅12米,一级枝4个,裸根4条,正北裸根上生一侧根,外露8.4米。树冠近圆形,侧枝密集。是全省流苏中 的一株。
生长在沁水县吉家村。主干为旱柳树,高2.5米,胸径1.66米。树侧裂一空洞,从中长出一株漆树,两株油松。漆树在柳树洞内盘根错节,上分两杈,漆树枝叶茂盛。树冠呈圆形,冠幅东西19.3米,南北14.5米,树高14米。
生长于沁水县土沃乡台亭村南坪路旁地埂土,胸径3.6米,没有冠幅,只有3米高的树干已枯腐,虫眼满布,但在留存的皮上长有小枝。树干上长着一株扒树,有2米高。是山西省目前发现最古老的一株桑树,传为宋代所植。
生长在沁水县中村镇向阳村的耕地间,海拔米。树高9米,干高1.7米,胸径0.77米。主干上分生五大枝,主枝顶端干枯。树的分枝处东边生长一株串枝莲。树冠呈圆形,冠幅东西7.7米,南北8.3米。枝叶茂盛。据说树有年以上历史。
生长于沁水县中村镇东川磨磨潭流水沟口的林内。树高约16米,干径3.4米。树冠由三大枝杈组成,各枝的直径分别约是0.76米、0.48米、1.5米。主干腐朽,树冠全是萌生的新枝,冠幅东西16米,南北11米。树旁溪水潺流,夏日坐在树下乘凉,好似进人仙境一般。属历山自然保护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