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长在桑树上的“耳朵”,若是见到别犹豫,赶紧保护,现在极为珍贵
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农村山区的人们,经常会在雨过天晴之后进入山中,去寻找一些特别的野生植物,而在这些特别的野生植物当中,有一类特别受山民们的喜爱,它们就是野生菌。
在一些没有开发的森林当中,总能找到一些长相各异的菌菇,有的能吃且十分的美味,有的长得好看但却有*,不能吃,还有一些虽然不能吃,但却有着十分高的药用价值。而桑*就是这样一种不能吃,却能入药的野生菌菇。
长在桑树上的“耳朵”。
和一般的野生菌菇不同,桑*不生长在土壤里,而是生长在桑树的树干、树枝上,其外形也十分特别,并不是“伞”形,反而有点像人的“耳朵”一样,它们的个头又大有小,小的有鸽蛋大,大的则有巴掌大小。
桑*的颜色也很特别,上面和树皮有点像,是*褐色的,而下面则色金*色的,至于气味闻起来比较的柔和,有一种菇类的清香。因桑*的这些特点,在民间也有着不少的俗称,如桑耳、桑上寄生、桑臣、树鸡、胡孙眼、桑*菰、桑*菇、针层孔菌等。
桑*的习性。
桑*看起来好像是植物,实际上它却是一种叫做“火木层孔菌”的寄生真菌,并且并非只寄生在桑树身上,在暴马丁香树、黑桦树、白桦树、松树、杨树、柳树、栎树等树种上,但这种真菌又以寄生在桑树上的药用价值最高,也是最为珍贵,所以才会在名字以“桑”命名。
桑树在我国农村地区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树种,但桑*却不常见,主要是因为桑*喜欢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桑*的生长。
故而在我国,野生桑*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黑龙江、吉林、广东、四川、云南、湖北、贵州、西藏等地区的山区里。
桑*的价值。
说到桑*的价值,就不得不说另外一种价值极高的药用植物“灵芝”。提到中药材灵芝,人们总会下意识的把它与“昂贵”、“稀少”等字眼划上等号,实际上这桑*的价值一点都不输灵芝,甚至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比起灵芝还要长。
有相关资料记载,早在多年前,古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桑*的药用价值,并在医书中对它的外形、生长特性、作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当中就曾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李时珍同样在《本草纲目》中对桑*进行了记载:“桑上寄生(桑耳)。桑以下皆软耳之名,桑*以下皆硬菰之名,,其功性则一也。桑耳,味甘,平,有*。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
事实上,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桑*的价值被逐渐开发出来,应用最广的便是其养生价值。而在近几年,更是有相关研究指出,桑*能够调节免疫力,有止血活血、利尿、抗氧化、抗疲劳、抗菌消炎、降血糖、保肝等等诸多作用。
这让桑*被许多养生人士所追捧,营养丰富的桑*被冠上“森林*金”的名称,成为保健食品开发中的一个重点。
桑*的今日。
随着桑*的价值被开发出来,也给桑*带来了“灭顶之灾”,在许多地区,野生的桑*被过度采摘,严重破坏了该物种的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如今的桑*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但其种植难度大,周期长,使得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从而造成在很多地区依然被大量采摘,野生桑*几乎绝迹,想要去山里找到真正的野生桑*,往往需要十分有经验才行,不然很难找到。
可以说,现在野生桑*的价值极为珍贵,因此大家若是在山里见到野生桑*,请别犹豫,赶紧保护起来,让它能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不然再这么过度采摘下去,以后可能就无法见到野生桑*了。
各位朋友,你们认识桑*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