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kangbaiwen/42627.html
1.我们的冰箱为什么需要杀菌除味?
后疫情时代,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7月3日,福建厦门,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两个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7月16日,云南,冻南美白虾包装箱外表面样本检测出新冠病*;7月23日,辽宁大连,凯洋海鲜的冷库食品、加工车间、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环境的多份样本检测出新冠病*;8月11日,山东烟台,进口冷冻海鲜产品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8月12日,安徽芜湖,1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8月13日,深圳市龙岗区对进口冷链食品排查检测,发现1份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病*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
当然,新冠病*的检疫在海关就能隔绝了,但食品携带的细菌,则可能进入千家万户。那么,食品中常会携带哪些致病菌呢?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
李斯特菌:生长温度范围在-1.5℃~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携带源一般为鲜奶、乳制品和生肉,感染后会出现发热、肌肉痛、恶心、腹泻,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脑膜炎、败血症乃至危及生命;
沙门氏菌: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携带源一般为鲜奶、禽类、生肉、蛋类和鱼类,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
志贺氏菌:在牛乳、水果、蔬菜中可生存1-2周,耐寒,在冰块中能生存3个月。携带源一般为鲜奶、乳制品、面包、水果和蔬菜,感染后可能会导致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感染病;
耶尔森氏菌:耐低温,在0~5℃也可生长繁殖,是一种独特嗜冷病原菌。携带源常为鲜奶、乳制品、蔬菜、豆制品和生肉,感染后常出现腹痛、腹泻和发热,也可以引起结肠炎、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关节炎及败血症等。
...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出,冰箱中的致病细菌污染常出现在鲜奶和乳制品中,然后蔬菜瓜果以及肉类,也都可能被同步污染。而大部分冰箱食物污染菌耐低温,历时良久仍能保持生命活性,甚至有的还可以在冷藏室的温度下进行正常的繁殖代谢。既然低温不能杀灭致病细菌,那我们将食材取出冰箱后,就很容易面临细菌污染。当然,将食物充分做熟是一个手段,但就怕偶尔疏忽(毕竟总不能从冰箱里拿个什么东西都热一下吧?)我觉得,从污染源头解决问题,会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即——冰箱内杀菌。
当然,除了说上面的致病菌,对容易导致食物腐败的细菌杀灭,也是很有必要。毕竟保鲜效果越好,食材的口感越好,营养也更丰富。冰箱内杀菌做得好,食材的保鲜时限也可以得以延长。
除了杀菌这个一等一的大事,冰箱内食材间的串味也是很有必要